一個都不能少
在第一小隊的孩子大概從沒想過,他們接下來要面對的,是一場如此艱辛的比賽。
拔河比賽早上正式開始前,其中兩隊的孩子們準備就緒、站好定位、雙手舉繩,大家屏息以待,而就當輔導長正要吹哨,我們隊年紀最大的欣欣突然自己喊了一聲「開始!」
整場突然一陣騷動,孩子們有的困惑,有的還在狀況外,也不知道該往前還是往後…
我沒說太多就先將他帶到教室外,他看我的表情嚴肅,但似乎還沒理解事態的嚴重性,我先問他:「正式比賽要開始了,裁判老師剛才已經解釋過規則和需要注意的事情,難道你不曉得不能隨便開玩笑嗎?」
欣欣:「我剛才沒聽到。」
我看著他:「那你覺得剛才的場合,你的舉動合適嗎?」
「不合適吧」欣欣勉強承認自己沒做好,
但似乎並不覺得打亂一場正式比賽的秩序,對於輔導長或任何一位裁判老師,都是極不尊重的行為。
我和孩子待在外頭,一開始一度很僵持,他原本以為道歉完就可以像往常一樣繼續他想參加的活動,我並沒有生氣,但也沒有讓他回到教室,我希望他明白,這次的行為,影響的已經不是幾位同學,而是整個團體。
幾位老師前來關切,其中一位裁判老師走過來:「欣欣應該知道自己做錯了吧?」
欣欣這時猛點頭,眼看第一小隊快要上場了,看得出來他想回去參賽。
我溫和地對裁判老師解釋:「欣欣已經道歉了,也知道他做得不好,不過他的隊友們也沒有盡到提醒的責任,所以這一局他先不參加,我們是一個團隊,我們會一起接受這個小小的懲罰。」
孩子真沒想到,我是認真的要陪他站在教室外面,「第一小隊對第二小隊,第一局,雙方選手各就位…」加油聲此起彼落,我們靜靜站在外頭,哨聲響起後,兩邊僵持了一會,第一小隊孩子個頭雖然稍微高大,但終究不敵對方多一位孩子的力量,不難想像,第一局很快就輸了。
比賽的結果明顯衝擊到了孩子,欣欣握著拳頭有點悶悶不樂。
我問他:「你是生氣老師沒有讓你比賽嗎?」他搖搖頭回答:「不是,我是覺得我們不應該會輸的。」第二局即將開始,他心急如焚轉頭問我:「老師,那...這一局我可以進去幫他們嗎?」我點點頭,讓他去穿戴手套,他站在最後面握起繩子。
第一隊的孩子們同時轉過身,出乎我意料地,沒有任何一個人怪他,而是一起喊了一聲「欣欣,加油!」欣欣也大聲地回應:「好,我會盡全力加油!」
第一隊的孩子們同時轉過身,出乎我意料地,沒有任何一個人怪他,而是一起喊了一聲「欣欣,加油!」欣欣也大聲地回應:「好,我會盡全力加油!」
第二局他們獲勝了,但幾個年紀小的孩子,手掌紅紅痛痛,欣欣二話不說幫他們脫了手套檢查,他原本是個極度在意輸贏的孩子,但我看他對著其中一位說:「沒關係,待會那一局,如果不舒服你就別太用力喔」那一刻,幾位老師看見他的轉變,都感到驚訝卻又溫暖,即便我們沒有提心中有他人,他們已經做到了。
『拔河』這樣一種極具運動家精神的比賽,更多時候並非技巧取勝,而是齊心的凝聚力,起先我心裡也掙扎過,也許孩子道歉了就讓他歸隊,但轉念一想,欣欣並不是第一、二次參加的孩子,他的年紀也已經足以判斷事情的正確與否,這是一個學習勇於承擔的機會,我想我不應該剝奪。
我想團隊的精神,並不是只有贏得比賽時才是一個團隊,而是有人犯錯的時候,團隊也有能力一起承擔,好比眾人划一艘船,即便有人又飢又渴,我們仍在同一艘船上,無法倖免,一旦孩子的凝聚力出現,那麼無論比賽輸贏,他們都將懂得體恤彼此,同甘共苦。
文章~來自小樹苗小隊老師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