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會感恩,做一個溫暖富有的孩子(上)

什麼欲望都能被滿足的孩子,快樂其實很少。

讓孩子擁有感恩之心是爸媽我們的責任,具體說來,可以怎麼做呢?


【1.簡單而有力量的語言】

在日常生活中,把「請、謝謝」掛在嘴邊:家人之間為對方做事情、為家庭付出,彼此要相互感謝;一句謝謝雖然簡單,卻能為孩子播下感恩的種子,讓孩子從小就意識到別人為自己做出了什麼,並要對別人的付出表示感激。禮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,孩子耳濡目染,自然會將感恩的心態內化於人格之中。

教育的最大境界是「潤物自無聲」。也就是說父母的教育要不露痕跡,愈自然,愈貼近生活愈好。如果家長太勉強,總是提醒孩子:「你沒說謝謝」、「你真不知道感恩」,則會引起孩子的反感,反而破壞了親子關係,失去了教育的意義。


【2.物質上不要超量滿足孩子】

得到越多,要求越多,大人如此,孩子也如是。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家長尤其要注意這一點:不能超量滿足孩子,不能讓孩子有標準太高的物質生活,父母不能當孩子的提款機、印鈔機。相反的,父母可以適當讓孩子吃點苦,還要在合適的時候對孩子說「不」。

家境普通的孩子一般懂得知足和感恩,因為他們的欲望父母並不能全部滿足,比如一年只能出去旅遊一次,或者家境不允許他們總去遊樂場玩。這樣他們就會非常盼望寶貴的旅行或遊玩機會,珍惜來之不易的體驗。而什麼欲望都能被滿足的孩子,快樂其實很少,人對唾手可得的東西往往不會珍惜。所以,父母千萬不要超量滿足孩子,一定要設定限制,並且延遲滿足。通過限制,讓孩子體會到期待、盼望的感覺,讓孩子珍惜事物的價值,幫孩子學會自律、知足,學會珍惜,進而生出感恩之心。

在美國,當孩子提出超出限制的要求時,家長都會拒絕。即使有的要求沒有超限,也不會一口答應,而是先讓孩子說出理由,或者讓孩子付出一點時間和精力達成願望,這樣他們的快樂感更強,而且更珍潛。而且,家長自己要通過節儉自律的生活方式,讓孩子懂得父母的一切都不是憑空得來的,全部要靠努力才能維持,這樣孩子才能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,進而感激他人為自己的付出。


【3.巧用節日進行感恩教育】

在西方的家庭中,父母常把各種節日作為孩子的感恩教育時機,比如教師節、父親節、母親節,孩子會親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或父母,表達自己美好的祝願。中國的家庭往往反過來,孩子的生日很隆重,家長的生日很普遍,教師節都是家長買好了貴重的禮物讓孩子送,節日的味道都變了。


家長不要怪風氣,而要從自己開始改變,對自己的生日和節日要重視,讓孩子自己親手做禮物送給老師。感恩絕不是賄賂,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激和祝願,家長能頂住壓力,對孩子本身就是最好的做人的教育。


※本文圖、文來源於網路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此文僅為資訊的交流



🌱小樹苗近期梯次🌱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18/11/10(六)~11(日) 小樹苗四部曲
2018/12/08(六)~09(日) 小樹苗五部曲

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小樹苗活動行前須知

張校長致家長的ㄧ封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