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教育孩子?帶他去一趟超市吧!


帶孩子去過超市嗎?

有的孩子總是哭鬧、有的無聊難耐、
  
有的眼巴巴看著滿架的糖果餅乾不肯離開,
  
原來,超市也是教育孩子的一本隱形教科書,
  
當教育的契機來了可別錯過!



  
超市,讓孩子學會取捨和選擇

前兩天在超市排隊結帳,後面有個小男孩大聲地說:「我優柔寡斷,所以我兩個都買了!」
  
一邊說著,一邊往媽媽的購物車裡放了兩個點心。
  
大家正笑這孩子都哪學的成語,太可愛了,他媽媽嚴肅地說:「優柔寡斷的男人,最終兩個都得不到。」
  
說完,把一個點心放回去了。
  
她在教孩子,魚和熊掌不可兼得,學會了捨,才能真正地得到。
  
在我女兒小愛身上,也經歷過這種事。
  
小愛兩歲半時,我帶她去超市,出門前,我明確告訴她:挑一樣最喜歡的東西買,只能一樣。她欣喜答應。
  
到超市後,什麼約定?統統忘得一乾二淨!
  
她推著購物車,開始用目光掃射貨架上的物品,使勁往車裡裝東西。我友好地提醒她:「寶貝,我們說好了,只能選一樣。如果你這樣的話,我們就只能回家了。」
  
她終於有了點理智,開始一件件篩選,把不要的東西放回原位,最終在一盒餅乾和一個零錢包上猶豫不決。思考片刻後,她選了零錢包。「零錢包上的小狗,我很喜歡,我要這個。」「你確定了?不改了?」「嗯,我要零錢包。」
  
後來,她慢慢懂得選擇自己喜歡或者真正需要的東西,有時候比我還果斷,不帶一點兒含糊。
  
正如孫瑞雪所說:我們帶孩子去買東西,如果你把「選擇」的權利交給兒童的話,兒童會排除眾多誘人的食物而選擇他最需要的,這是一種意志力建立的過程。
  
這個世界誘惑太多,而時間卻是很有限,如果想做的太多,只會什麼也做不了。很欣慰,女兒學會了克制任性,學會了選擇以及承受選擇的代價。
  
超市,讓孩子認知世界

一項社會研究表明,逛超市可以教給孩子九大課程:統計學、交通安全意識、語文課、數學課、勞動課、繪畫課、課外閱讀課、社會課以及體育課。
  
是不是很不可思議?孩子的教育可以在教室,也可以在超市。
  
他們通過商品包裝袋和促銷海報,學會了認字;
通過價格標籤,學會了認價錢的數字;
通過列舉的購物清單,學會了做事的條理性和計劃性;
通過付錢,有了最初的金錢觀;
  
通過排隊,學會了等待和自我約束。
  
買完東西,分一小袋讓孩子提著,也讓孩子學會了分擔和責任。
  
生活即教育,社會即學校,你會發現,帶孩子去超市,也可以寓教於樂,讓孩子形成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認知,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。
  
其實超市不止這些作用,有些超市體驗,足以讓他受益終生。
  
超市,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力

美國有一位叫Brittany Stinson的高中生,憑藉一篇「神文」,被六所頂尖學府(耶魯、哥倫比亞、賓州大學、達特茅斯、康乃爾、史丹佛)同時錄取。
  
而在她的「神文」裡,寫的就是她從小到大的超市購物體驗。
  
兩歲時,我終於擺脫開媽媽的雙手沖進了超市。沒錯,超市里橫衝直撞、精力旺盛、連四肢都管不住的那個兩歲小女孩就是我了。
  
我在走道上衝刺短跑,充滿敬畏地看著那些遠遠高於我的成山堆疊著的貨物。我真是對這些太好奇了,我想去碰觸和品嘗,想把腦袋伸進巨大的冰箱中,想去探索每一個縫隙。
  
你會發現,孩子在面對超市時,都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如果父母嫌麻煩,就阻止孩子到處探索,不帶孩子去超市,那會生生剝奪孩子多少教育機會啊!
  
很幸運,Brittany Stinson的父母給予了她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間。
  
她開始觀察周圍顧客的慣性動作,觀察他們的購物車,好奇他們的真實生活;她看著超市里的熱狗和優酪乳油,思考其他的創新用法;她看著貨物從貨物架掉下來,思考它在做哪種拋物運動;甚至在巧克力醬面前,她想的問題都是關於人類的自由意志…
  
正如她說:
強烈的求知欲和對超越理性思考邊界的探索,共同造就了今天的我。超市在我心中,它是一個特殊的存在,它將無窮無盡的好奇心植入到我每一個細胞中。
  
愛因斯坦說:我沒有特別的天才,只有強烈的好奇心。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遠進步的人。
  
讓孩子學會探索超市,他便學會探索人生。而且擁有好奇心和思考力這兩樣人生財富,走到哪裡,都是贏家。
  
超市,讓孩子體驗生活

菜市場和超市,可以說兩大最具生活氣息的地方了。成年人通過菜市場獲得療癒,體驗到了什麼是生動的生活。孩子也一樣。
  
我想讓孩子愛上超市,就像Brittany Stinson一樣,可以找到人生方向。
  
我想帶孩子一起去超市買菜,教會她熱愛果蔬,愛上做飯,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。就像《小花的味噌湯》裡說的那樣,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會活下去。
  
我想讓孩子知道,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,撐不下去的時候,也要好好生活,好好買菜,好好吃飯。
  
想教育孩子?去一趟超市吧,教他買買菜、做做飯,讓孩子愛上熱氣騰騰的生活,這種事,永遠不嫌早。


  
※本文圖、文來源於網路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此文僅為資訊的交流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小樹苗活動行前須知

張校長致家長的ㄧ封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