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孩子愛上閱讀?你只需要做這兩件事…


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兩個秘訣也很簡單:給孩子書和自由自主閱讀的空間,但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好難,因為大人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那顆喜歡控制的心。
  
閱讀習慣,究竟怎麼在家庭中實踐呢?

  
☆☆睡前儀式☆☆
  
睡前閱讀最初是為了形成一種生活習慣,用行動告訴女兒小意,讀完書就該關燈睡覺了。後來,每天的睡前30分鐘,成為我們有限的親子交流中重要的一部分。隨性聊聊讀完的心得,提出疑問和簡單解答,即使在旅行中,小意和我也是不嫌麻煩地各自帶上想讀的書,讀幾頁書再睡。沒有強迫,那種安頓好身心的放鬆和愉快是有閱讀習慣的人所熟悉的。
  
2014年暑假,我們到美國東西岸近二十天,小意不管沉甸甸的行李,還是堅持帶了《藍色海豚島》和《呼蘭河傳》關於原住民的故事,整個行程中我們還聊到美國印第安人的過去與現狀,細想頗有意味。童話和民間故事,是小意整個小學持續看最久的書籍類別,一讀再讀。
  
有時候我工作太累,給她讀書越來越少,我知道為孩子讀書是非常重要的事業,這也是我的教子原則—不要滿腹牢騷,帶著厭煩的情緒與孩子相處,累了就找個替代方式,彼此舒服為上。起初我給小意買了MP3,下載語音書讓她睡前聽。她也非常喜歡。
  
研究發現,父母讀書比孩子自己聽機械聲音要好,我權衡利弊之後,還是不想讀的時候就不勉強。因為小意喜歡的是那種促膝讀書的親昵、溫暖氛圍,我讀什麼她都挺開心,我有時刻意讀些她不會主動選擇的、生活中也很少接觸的內容,比如佛經故事和聖經。小意問:「為什麼都有與大洪水有關的故事?」我誇她善於尋找關聯,給她簡要介紹三大宗教及其起源,其間小意不斷追問各種「為什麼」。
  
有一年寒假開始的第一晚,我大方地跟小意說:「今天可以晚睡,明天可以賴床,睡前給你讀書。」小意頭都不抬斬釘截鐵地說:「不用,我自己看。」這是小意第一次拒絕我為她讀書。以前給父母們做閱讀指導,有媽媽會苦惱地問:「睡前給孩子讀書得讀到什麼時候?」我引經據典告訴:「12歲青春期到來,孩子會主動放開父母的手,與我們漸行漸遠。」那晚我猛然意識到小意快12歲了。
  
☆☆自由自主閱讀☆☆

在做閱讀推廣的時候,我經常被問到兩個問題:
一,孩子就愛看漫畫,不讀文字量大的書,這樣也自由自主嗎?
二,讀書不求甚解,讀完一問三不知,這樣有用嗎?
  
我會用研究結果說服大家,一直酷愛看漫畫的孩子也比看電視學會的詞彙要豐富。
  
酷愛看漫畫的孩子,慢慢也會愛看別的書。自由自主閱讀的效果時間越長越明顯,與對照組相比,自由自主閱讀的孩子們在詞語積累、語法掌握、語義語境的理解能力、寫作能力上,並不比控制組的孩子差。
  
沒有資料顯示「散漫」地讀,會比傳統的盯著問、讀後立即考試積累的方法學得少、能力差,至少是同等水準,部分小組測評中表現的詞彙量和閱讀能力顯得更高,而在閱讀興趣的提高上,自由自主閱讀有巨大優勢。
  
以前父母的批評質疑只是讓一部分閱讀轉入地下罷了,愛讀什麼就讀什麼讓我保持了閱讀興趣和習慣,可輪到自己做父母時,真正做到讓孩子自主閱讀真不是容易的事情。更多時候,我在閱讀能力和興趣之間反覆,試圖找到平衡。太多干涉,興趣容易打折扣,任她隨波逐流又擔心過於通俗流行的閱讀導致她容易被洗腦。我有時候忍不住嘮叨,各種批評孩子的選擇,再怎麼委婉卻都是干預的居心。
  
10歲之前,在閱讀內容上我們幾乎沒有任何分歧,我讀給她聽或者她自己讀,都是有趣的、優美的、善良的。隨著年齡增長,在讀什麼書的問題上,分歧自然越來越大。而我除了開車送她去書城,只能默默歎息,一再對自己說,你也是讀武俠出身的,不要鄙視輕賤通俗的流行的文字。
  
記得某天她找出同一本書兩個不同版本,驚奇地指給我看,然後選擇其中一本埋頭讀起來。我則簡單說了說版本差別,數了數幾家頗有口碑的出版社,列舉幾個我喜愛的譯者。小意說,《貓頭鷹王國》的譯者和《哈利·波特》的譯者就是同一個人,我激動了,趕緊附和:「是啊是啊,他的譯筆很好,譯者和作者一樣,當你讀出他的好,以後看到他的名字就要買來看,信譽品質保證啊。」
  
10歲之後,小意只接受我極少量的推薦,比如她忙著寫自己第一本詩集那會兒,就主動讓我推薦各種詩集。迷戀烘焙那會兒,接受了我推薦的《廚房裡的人類學家》。看我忙著準備專欄,她抽去《死亡的臉:外科醫生手記》,迷得不肯按時關燈睡覺。雄心壯志要去讀最難讀的書,選的竟是《改變心理學的40個實驗》。
  
事實證明,只要給孩子更多自由自主的空間,把更多的好書放到孩子面前,沒有孩子不熱愛閱讀。
  
讀書不僅僅是為了長知識,其情感交流、改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的作用應得到足夠重視。選擇這個項目,初衷絕不僅僅在提高閱讀興趣和能力,提高寫作能力和水準上,同時兼有改善師生關係和親子關係的目標和追求。
  
很多父母和我一樣,為孩子愛讀通俗、流行小說而煩惱。我坦率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心得,說服他們和我一起努力克制自己的控制欲,不過度地把自己的興趣偏好強加給孩子。不盲目追求閱讀的難度和數量,不要用太過艱深的閱讀打擊傷害孩子的閱讀興趣。
  
先生曾與我玩笑:「你愛讀書,我愛打麻將,你覺得讀書就比打麻將高尚嗎?」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有趣。作為興趣愛好來說,愛讀書和愛打麻將沒有不同,我們各自都從中獲得了許多愉快的體驗。也是從這裡我一再提醒自己,作為生活方式,作為興趣愛好的閱讀與單純獲取知識、技能的功利性閱讀的不同。我也期待更多孩子成為愛讀書、把讀書作為生活方式的人,永遠對這世界未知的部分保持好奇、保持熱情。
  
摘錄自文 | 徐莉,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教師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小樹苗活動行前須知

張校長致家長的ㄧ封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