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

閱讀‧學習‧人生

圖片
好的書本就像一位好老師,讓你既覺得有趣,又學習了很多事物。今天就針對國小低中高年級,為爸媽各推薦一本好書~

好奇心是孩子最好的老師

圖片
 『如果今天我們要幫電風扇上油,要怎麼做呢?』 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, A:『老師,為什麼要幫電風扇上油?』 B:『這樣電風扇不會壞掉嗎』 有的孩子覺得把底部的螺絲釘拆掉,就可以整身打開;有的孩子躍躍欲試,老師和孩子討論拆電扇的「大小先後」步驟,拆完的螺絲釘要收哪呢?孩子大聲地說要用「恭敬的心❣️」保管好,不然等下裝不回去就慘了🤔 大家很專心地開始拆卸,平時開心地吹電扇,沒想過原來裡面長這樣 不但考驗孩子的邏輯,也要有耐心地把螺絲釘鎖回去 新增說明文字 大功告成!老師鬆了一口氣…😂(看起來還是可以吹) 用五顆心啟發,孩子自然的天性會帶著他去學習,下次孩子再問為什麼的時候,我們陪他一起 找答案吧!

哈佛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塔爾‧班夏哈:成功可以給孩子一輩子的快樂嗎?

圖片
塔爾‧班夏哈問修課的學生:「拿到哈佛大學入學通知書那一天,心情是否超級開心?」一千多位學生幾乎所有人都舉手。我又問他們:「在拿到入學通知那一天時,你相信會繼續快樂一輩子的請舉手。」幾乎一千個學生都繼續舉著手。 我又問了第三個問題:「今天很快樂的舉手。」結果,幾乎多數人的手都放下來了。 在哈佛大學開設的「正向心理學」名列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,選修人數超過一千四百人,這堂人生的「幸福學」為何如此轟動?曾有數據顯示八成的哈佛學生都曾經歷焦慮和憂鬱。如今世界各國的青年憂鬱比率都在成長,關於孩子的幸福,最關鍵的問題,我們問對了嗎? Q :你覺得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學生憂鬱? A :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運動。以前走路活動機會很多,現代生活愈來愈方便,早上開車上學,整天坐在電腦前,餓了叫外賣,當我們愈來愈不動,付出的不只是身體健康的代價,還有心理健康的代價。 憂鬱的另外一個主因,是我們愈來愈少和人有真實接觸的機會。臉書上一千個朋友比不上和一個真正的朋友深入對談。很多研究顯示,面對電腦的時間愈多,快樂愈少,因為實際生活會愈來愈寂寞。有人以為擁有一千個臉書朋友會減少寂寞,其實反而更寂寞,寂寞是不幸福的主要原因。 Q :下一代孩子要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? A :最大的挑戰是他們將會二十四小時和科技連接,這代表更少機會和真實世界互動。 研究顯示,現代孩子的同理心比起二十年前的孩子明顯下降。為什麼?想想同理心是如何發展?必須經歷和朋友或是手足一起玩、一起打架、拌嘴、和好…這樣的歷程。同理心必須在親密接觸中形成,無法在我們幫朋友按讚的時候產生。我覺得臉書很棒,但有時我們必須和科技適度切斷,才能和「人」真正建立關係。 Q :父母可以做什麼? A :最能有效預測孩子未來能否擁有幸福的關鍵是:童年時是否常常和父母一起用餐。 家庭裡的餐桌時間,往往就是分享的時間、也是最好的教育時間。 我們家有一個傳統,就是每星期五,我的三個小孩和祖母一起晚餐的時候,都要分享一件開心的事情或是一件自己做的好事。剛開始也會覺得找不出好事講,但全家都會一起認真做這個分享,從祖母開始都會仔細思考。後來形成一種家庭氛圍,我的小女兒每週都會很認真的想,有哪些開心的好事,週五可以和祖母分享,這也改變了她看事情的角度。 是的,現代社會很多父母都很忙。那我會問這些父母,早上起床...

「五件事」讓孩子收心、爸媽也能「無痛」開學

圖片
要開學了,孩子還在每天玩手機、看電視,也不怎麼擔心功課,每次暑假結束總是大人小孩「心好累」!小編這次歸納五樣小撇步,幫助孩子收心~    Let’s Go!    🌱 「運動」就能快速調整作息 暑假期間孩子容易晚睡晚起,很難抵擋手機電視的誘惑,建議前一週的晚上,手機放進抽屜,帶孩子一起去河堤騎騎單車、打打籃球,大量的流汗不僅讓孩子晚上容易入睡,也可以逐漸適應沒有手機整天在身邊,還能順便增進彼此的感情呢!    🌱 睡前陪孩子唸故事 低年級的孩子,可以找幾本有趣的繪本,睡前請孩子唸給爸媽聽也是一個無痛收心的好方法!孩子升高年級了,那就和他們一起去圖書館吧,透過閱讀喜歡的書,不會在開學後因為課本突然很多生字感到適應不良。    🌱 一招「大小先後」搞定開學物品 暑假結束了,書包課本、作業評量還散落在家裡的四處,與其一整天唸孩子為什麼不收拾,爸媽不妨花個20分鐘,和孩子一起把東西收集到房間裡,比賽把每樣東西歸到定位,此時說不定還會發現「尚未完成的」作業,及早開始永遠是王道!    🌱 佈置一個新的開始 就像搬新家一樣,把舊的評量、考卷統統放進回收桶,重新擺放書架、書本的位置,也可以帶孩子到文具店挑一本新的筆記本、原子筆、文具小物,跟孩子一起在新的筆記本寫下今年想參加的活動、期待的事情或是小小的目標,這些無形中都在幫孩子準備好即將到來的新日子!    🌱 來個聚餐~爸媽加入絕對是加分 不想開學嗎?試著全家一起準備一頓晚餐,讓孩子在用餐中說出自己的心情。 爸媽千萬別覺得開學只是孩子的事情,當我們先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,理解孩子不想去學校的心情,也會大大降低負面心情的影響,和孩子一起慶祝即將面對眼前的挑戰吧!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開學這件事,我們自己也要先「以身作則」這麼做!    開學不難,難的是「轉換心情」,小樹苗營隊也特別在9月開課,幫助孩子在事情的「先後次序」「輕重緩急」做出對的選擇唷!    🌱2020小樹苗營隊🌱 2020/09/19(六)~20(日) 小樹苗實用課程‧大小先後 https://www.innerzen.org.tw/new/smalltree-class-03.php  

最難的教養,是對家人和顏悅色

圖片
小男孩吃著冰淇淋,一臉嫌棄地看著媽媽拿衛生紙幫他擦書包;女孩沉浸在手機跟同學聊天,對於爸媽一直不耐煩地回應… 這些景象並不陌生,現在的孩子對自己的朋友總是和顏悅色、好聲好氣,對爸媽卻不是如此。

沉得住氣的孩子,才懂得幸福的滋味

圖片
孩子沉得住氣嗎?沒想到一掃地就見真章。 在學校,我最喜歡每次下午觀察孩子打掃。 有些孩子拿著掃把,一會到教室這邊,一會到那邊,沒多久就開始跟同學聊天,還會不小心把垃圾倒出來;另一種孩子,眼睛盯著地板像是獵人一樣,快狠準把垃圾一個個掃起來; 有的孩子一看到洗手台髒髒的,就叫苦連天,有的孩子拿起刷子,二話不說把檯面清洗得一塵不染。

愛孩子是「天性」,教孩子獨立卻是我們的「課題」

常看到孩子忘記帶作業,打電話叫媽媽拿;出門玩爸爸負責背包包、媽媽負責綁鞋帶,吃飯小孩討厭青菜,媽媽連哄帶騙餵兩口才願意吃。    如果到了三、四年級,小寶貝起床還要三催四請,擦桌子飯粒掉滿地、老是忘東忘西,那麼也許我們真的該認真檢視,是不是平常「做太多了?」

測試:你能馬上說出孩子的幾個優點?

圖片
情況1.容易。應該是可以講滿多的,不過我不好意思講啦 情況2.不太容易。不確定有些算不算優點 情況3.有點難。要講10個有困難 情況4.很困難。我會先想到他的缺點

孩子需要的不是更多時間,是運用時間的方法

圖片
孩子升上了國中高中,都將面臨學習和升學的壓力。面對未來更多科目以及更深更廣的知識量,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?

沒有手機,原來也可以很幸福

圖片
每次在山上當志工老師時,看孩子靜靜地坐在餐桌前念感恩詞,內心就會覺得特別溫暖。

別再當超人爸媽,一起承擔~家庭更幸福

圖片
跟幾個孩子聊天,問他們什麼事情最容易懶惰,孩子不約而同回答我:「做家事!」 問他們為什麼,原因不外乎是: 「媽媽就一直唸說衣服曬得太靠近,我覺得好煩」 「放假就想放鬆一下,不想做」 我們常抱怨叫孩子倒個垃圾好像多痛苦、洗衣摺衣也做不好,但是不是我們都沒想過,該讓孩子承擔責任了?

跟孩子講道理,不如給孩子「立規矩」

圖片
有遠見的父母,都會給孩子立規矩。 規矩就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燈塔,知道該怎麼與人進退應對,「規矩」不僅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,更能不費吹灰之力培養出孩子好的習慣。

孩子「考試考不好」怎麼辦?一位校長給每位爸媽的祝福

圖片
「你的小孩考試即將要到了,」校長這麼說到,「我知道你們為此感到非常緊張,希望他們有良好的表現。」 但在忐忑的同時你一定要先記得,在這些即將面臨考試的學生當中,「 會有一位完全不懂數學的藝術家;一位對歷史毫無興趣的企業家;一位絲毫不在乎化學成績的音樂家;或是把體力看得比物理還重要的運動員。 」

和孩子聊天,你做對了哪些事?

圖片
常覺得孩子到了一個年紀,愈來愈不愛分享學校的事😥究竟是孩子叛逆,還是做父母的我們,沒拿捏好聊天的三大原則?

小樹苗的五顆心❤

圖片
恭敬、感恩、改過、大小先後、心中有他人    無論是小樹苗營隊或小學食農課 這五顆心一直都是我們想要傳遞給孩子的觀念    我們希望孩子能隨時保有這五顆心 並落實在生活的每一處🌻    以下是小朋友們覺得 生活中可以運用到五顆心的地方 讓我們來看看吧❗

有時候所謂教養,就是心裡能想著別人

圖片

為什麼不敢讓孩子閒一點?

圖片
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發現,越來越多的父母怕孩子太閒。    甚至覺得孩子太閒,會害了孩子。

家中小寶貝,也常被壞習慣綁架了嗎?🤔

圖片
「怎麼還不去洗澡😡」、「玩具收了沒?😠」 「怎麼又忘記帶餐袋回來?😩」 「作業簽名了嗎?😠」    忙了一整天回家,孩子卻好像還若無其事坐在沙發上玩手機,爸媽爆氣指數已經漲到最高點,這樣的景象您也有遇過嗎?    孩子常忘東忘西、該做的事情總是還沒完成,或把爸媽的幫忙視為理所當然,其實有幾個原因:    📌沒有整理東西的習慣 不常做家事的孩子,容易搞不清楚東西放哪邊。連自己的襪子、衣服放哪,衣服髒了是不是該洗都不知道。如果遇到性急的孩子,又不知道怎麼收東西,就容易將東西亂塞,像書包的考卷作業就很容易找不到!    📌缺乏對時間掌握的練習 很多孩子常起床晚了還是慢條斯理,或玩手機時間超過了都沒有感覺,對於每件事需要花多少時間,也完全無法掌握。    📌沒有認知到事情的重要性 習慣先做自己想做的事、休息玩耍,只先寫簡單的功課,習慣性逃避不想做的事情。當孩子沒有意識到生活作息的重要,導致一再拖延,晚睡後又晚起,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惡性循環。    其實好習慣的養成,能夠驅走壞習慣的存在,自律的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,爸媽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,幫助孩子早點學習獨立生活!    ✅ 撇步1:避免一再負面性情緒的懲罰 很多爸媽會用不好的後果來警告孩子,「你看你,遲到看學校老師怎麼罵你」,這樣的方法前期也許奏效,但孩子焦慮的同時,可能更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。    爸媽也許可以試著引導孩子說說,遲到、忘記作業去到了學校有哪些結果,老師的反應,他自己感受如何,才能讓孩子認知到他的不足,並要求孩子自己想出補救的方式,才能讓他有承受到後果帶來的麻煩。    ✅ 撇步2:和孩子討論出事情的輕重緩急 孩子對於命令,容易抵抗和逃避。但爸媽一定撥出時間和孩子討論平日作息,每件事的重要性和急迫性,如果年紀比較小,可以用圖卡的方式,讓孩子排一排。    當孩子排出順序時,詢問他為什麼這麼做;也可以問孩子,如果放學回家後,都只做想做的事情,而不做重要的事情,會有什麼後果?    一來激勵孩子思考的能力,二來當爸媽提供意見時,孩子也較容易接受。    ✅ 撇步3:好習慣建立 建立好習慣不容易,但第一次的成功經驗非常重要!讓孩子學著整理自己的東西,爸媽可以和孩子進行遊戲,把所有東西拿出來,讓孩子再整理一次,如果比第一次還快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