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是第一名的孩子,為何突然隕落?

從小許多孩子渴望考100分、當第一名,長大了我們又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天外有天、人外有人的事實呢?

讓我們從這個真實的故事說起吧!

一位28歲年輕有為的女學生,她是人生勝利組的代表。天資聰慧,勤奮刻苦,每一樣都出類拔萃,不僅功課一流,連體能也一流,甚至可以在兩分鐘內做八十幾下伏地挺身,連男生都歎為觀止,而且為人處世也非常的爽朗。

她在深圳完成學業後,到美國德州的農工大學攻讀電機工程學士學位,畢業後又搬到紐約,先後在華爾街的投行和基金公司工作,2011年又進入了著名的MIT管理學院,這裡也是全球菁英薈萃的地方,可是就在快要畢業的前一年,她卻選擇以上吊自殺的方式結束了短暫的一生。

一個這樣聰明優秀的才女,為什麼會選擇在即將從金字塔頂端的學府畢業的時候自殺呢?

因為在她的人生軌跡中,從小到大的觀念就是弱肉強食,成為強者才可以掌握人生的幸福。而進到MIT以後,她才發現這個菁英彙聚的地方,無論怎麼拼了命,她的功課也沒法拿到第一,體能也不是最好的,甚至是待人處事,都有比她更加圓融聰明的。

就這樣,她的挫敗感一直在累積,壓力也不斷在放大,卻忘記了其實放眼社會,她的天賦和資本也算是天之驕子、頂尖之才了,可是她卻為一直不如人的心態所苦。

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而知識是無限的

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尋無限的第一,有可能嗎?《莊子:內篇-養生主第三》提到: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!」。

這個女學生一生的價值觀正好中了莊子的這句話,而走上不歸路。

我們要自己的小孩去爭第一,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?恐怕是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吧。也許你會說,我是希望小孩以後可以自力更生、自食其力。可是自力更生又何須第一名呢? 而壓倒別人就一定會快樂幸福嗎?

這也是我們在做教育時需要深深檢討的地方。追求學問的最終目的,不外乎是讓自己和他人的身心能夠更好。

如果她的家人或老師,能夠在她的求學路上循循善誘,讓她放輕鬆,只需挑戰自己,而不要時時跟別人比較,欣然接受天外有天、人外有人,讓她能以一顆平常心和謙卑的態度去對待人生的起起伏伏,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。

重要的價值觀,從小就帶孩子明白

如果小孩子情緒不好,當然就暫時不要講大道理了,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心情愉悅的時候,就要趕快把對他的人生和心性有價值的重要概念,一一夾雜在平常的聊天中,就像夾心餅乾,讓他一口咬下去,好好品嘗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,他慢慢就會有感覺了。

把握是教育的時機,有一次我跟自己的兒子聊天,聊到同學之間的義氣問題,他說:「不孝順父母的人如果說自己有多講義氣,我是不會相信的,對自己莫大的恩人都不懂得感恩和孝順,對酒肉朋友有多義氣,可能嗎?」講得真的很有道理!這個就是平常的灌輸。

作為家長,都期望孩子有很好的表現,可是,這種期待一定不要建立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上,不能因為自己在曾經的求學道路上沒有得到第一,就將這種心態轉嫁在孩子身上;也不要找藉口說,如果我的小孩得第一,那他以後就會有前途,生活也會美滿,這樣只是自欺欺人而已。


因為真正的生活美滿和幸福,往往來自於身心的平衡和利己利他的一份存心!

文:張慶祥講師【小樹苗內心成長營創辦人】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小樹苗活動行前須知

張校長致家長的ㄧ封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