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經常說謊怎麼辦?
讀者問:
我的小孩今年小學四年級,但是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教他了。我一直不斷地告訴他,做錯事情沒關係,只要勇敢承認就是好孩子,但是絕不可以說謊。可是無論跟他講多少遍都沒用,孩子還是一而再、再而三說謊,讓我非常生氣。請問張校長,我到底要怎麼教這個小孩呢?
我的小孩也是個鬼靈精,頭腦很溜,他長到一定年紀的時候也有很多事情不太想讓爸爸媽媽知道,可是我們的生活經驗又讓我們輕而易舉就發現了他的小心思,那時我們也很煩惱。可是後來就發現,越強制他不要說謊,表現得越生氣,孩子怕父母生氣反而越說謊。
其實,孩子說謊也不外兩個目的:
1.是怕大人生氣
2.是怕自己做錯了事情得不到父母的肯定
每個小孩都希望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優秀的。
所以後來我沒有對他過多的責備,而是跟他講說,「爸爸什麼都知道,只是因為爸爸很愛你,不跟你計較。」我們要讓小孩知道,大人心中是很清楚的。然後我常常跟他講一些人生的道理,告訴他要怎麼做才會更好,給他一些我們的人生經驗。
所以後來我沒有對他過多的責備,而是跟他講說,「爸爸什麼都知道,只是因為爸爸很愛你,不跟你計較。」我們要讓小孩知道,大人心中是很清楚的。然後我常常跟他講一些人生的道理,告訴他要怎麼做才會更好,給他一些我們的人生經驗。
.
當我的小孩長到十六七歲的時候,他的好奇心還是蠻重的。
他喜歡跟一些比他年長的人一起玩,有時候,他們甚至還想去夜店看看裡面是怎麼回事。
我們做父母的當然知道夜店裡面不太好,可是越阻止,他越背著我們去,什麼都不跟我們講,這樣瞭解他的訊息也就斷了。
後來,我跟他聊天,就大大方方講說去夜店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,如果去了以後要怎麼保護自己。並且詢問他,可否邀請爸爸媽媽去,同學會在意嗎?出乎意料,他並不排斥跟父母一起去。
我們做父母的當然知道夜店裡面不太好,可是越阻止,他越背著我們去,什麼都不跟我們講,這樣瞭解他的訊息也就斷了。
後來,我跟他聊天,就大大方方講說去夜店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,如果去了以後要怎麼保護自己。並且詢問他,可否邀請爸爸媽媽去,同學會在意嗎?出乎意料,他並不排斥跟父母一起去。
當然這個事情後來也沒有成行,但是之後他每次要去都會跟我們講,回來以後還會告訴我們那裡的情況。
這樣,我們就可以知道小孩在外面的狀況,也可以見縫插針地告訴他,要有自己的底線,什麼樣的朋友可以交,什麼樣的朋友不得罪,敬而遠之就好,絕對不碰毒品等等。
深入瞭解小孩的生活,讓他知道我們對他的生活並不排斥,只是有些擔心。這是一個教育方式的問題。
這樣,我們就可以知道小孩在外面的狀況,也可以見縫插針地告訴他,要有自己的底線,什麼樣的朋友可以交,什麼樣的朋友不得罪,敬而遠之就好,絕對不碰毒品等等。
深入瞭解小孩的生活,讓他知道我們對他的生活並不排斥,只是有些擔心。這是一個教育方式的問題。
以前我們家有個儲錢罐,有段時間經常會發現裡面的零錢變少了,其實心裡很清楚是小孩拿的,可是我們沒有看到。
問他,他也堅定地說沒有拿。那個時候,如果我們越嚴厲,他反而越有理由跟父母激烈抗衡。
這個情況下,我就軟下來說:「其實爸爸是很愛你的,爸爸也知道錢是你拿的,爸爸可以原諒你,爸爸要告訴你的是,我們花錢應該有個計畫,該花的錢如果沒有給你,那是爸爸媽媽的責任;可是如果不該花的錢也隨便拿來任意花,這個習慣對於你將來的成長是不太好的。」
問他,他也堅定地說沒有拿。那個時候,如果我們越嚴厲,他反而越有理由跟父母激烈抗衡。
這個情況下,我就軟下來說:「其實爸爸是很愛你的,爸爸也知道錢是你拿的,爸爸可以原諒你,爸爸要告訴你的是,我們花錢應該有個計畫,該花的錢如果沒有給你,那是爸爸媽媽的責任;可是如果不該花的錢也隨便拿來任意花,這個習慣對於你將來的成長是不太好的。」
也許有的觀念在當下沒有辦法立即更正過來,但是我們可以陪伴他慢慢成長,只是在這個過程當中,要把握好一個原則,就是不要刺激到小孩與父母敵對。
當父母的要放寬心,只要能讓小孩感覺到家庭的溫暖,讓他知道家人的支持,有什麼是非也都能跟家人講,這樣就不會差得太遠。
空閒時候,我們也可以寬容地跟小孩舉例啊,比如有同學常常對他說謊,或者同學明明做錯了事,硬說不是他,死皮賴臉不承認,請問小孩有什麼感受?對方又有什麼感受?
換個立場讓小孩去感受,去思考看看,讓他明白說謊這個習慣對於他的人生來說是很不好的。
空閒時候,我們也可以寬容地跟小孩舉例啊,比如有同學常常對他說謊,或者同學明明做錯了事,硬說不是他,死皮賴臉不承認,請問小孩有什麼感受?對方又有什麼感受?
換個立場讓小孩去感受,去思考看看,讓他明白說謊這個習慣對於他的人生來說是很不好的。
.
當然,善意的謊言也不是不可以。我們的善意應該用在哪裡呢?過去有同學曾經在安寧病房服務,每次病人打電話過來詢問病情的時候,他都很糾結沒有講實話,因為實情就是住在安寧病房的病人確實活不了多久了。
沒錯,我們學習聖賢的理念,確實不應該說謊,但學問除了有一個常道之外,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權變,學問是拿來用的。在病人剩餘的時間內,說個謊讓他免於憂患、擔心和恐懼,這個謊反而是積功德。
所以日常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小孩要有將心比心的態度。
因為現實就是,在家裡,父母可以不斷地原諒你這種行為,但是出到社會,在面對朋友、師長、老闆或職員的時候,如果少了坦誠和將心比心,將非常難以生存。
我們能夠教給小孩的是社會叢林的生活規則,是我們過來人的經驗,當然小孩如果硬要試,通過他與同學交往的過程當中,他也會不斷體會到父母的苦口婆心和說謊的代價。
我的小孩後來跟我講,他試過之後發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還是坦誠的人更受尊敬,大家都喜歡將心比心的人,而排斥那種常常喜歡說謊、自私自利、不管他人的人。
.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小事慢慢去培養小孩將心比心的感覺和能力。比如小孩子在家裡不做家事也不洗碗,千萬別在這個節骨眼上開罵,這樣做不明智,只會招來小孩反感。
我們可以自己先將碗洗掉,然後再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小孩談談,跟他交換一下意見,其實小孩是不會拒絕與父母交換意見的,因為這樣會讓他們覺得公平,這也是一個將心比心的過程。
我們可以自己先將碗洗掉,然後再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小孩談談,跟他交換一下意見,其實小孩是不會拒絕與父母交換意見的,因為這樣會讓他們覺得公平,這也是一個將心比心的過程。
我們可以告訴他,實際上我沒有欠你,你也沒有欠我。
別說是父母,就算是外面的朋友,也沒有每次你吃飯我刷碗的道理啊。
朋友與朋友之間的相處如果要長久,肯定需要互相信任、支援、分工合作才行。
朋友尚且如此,何況是自己的父母和長輩。
就算你不認為父母的恩情有多崇高,但是做人需不需要拿出義氣來呢?
我們與朋友去爬山,如果朋友爬不動了,那我們都會幫朋友背背包,這個就是義氣啊,如果明明有體力,還將背包丟給朋友背,應該也沒有誰會理會那種背信棄義的朋友吧。沒有義氣,不守規則,無論在哪裡,你都無法生存。這個也是我常常跟我小孩說的話。
別說是父母,就算是外面的朋友,也沒有每次你吃飯我刷碗的道理啊。
朋友與朋友之間的相處如果要長久,肯定需要互相信任、支援、分工合作才行。
朋友尚且如此,何況是自己的父母和長輩。
就算你不認為父母的恩情有多崇高,但是做人需不需要拿出義氣來呢?
我們與朋友去爬山,如果朋友爬不動了,那我們都會幫朋友背背包,這個就是義氣啊,如果明明有體力,還將背包丟給朋友背,應該也沒有誰會理會那種背信棄義的朋友吧。沒有義氣,不守規則,無論在哪裡,你都無法生存。這個也是我常常跟我小孩說的話。
.
現代的人很喜歡求一個平等,其實一個有義氣的人並不要求平等,他們有餘力一定會多做一點,當別人有困難也一定會挺身而出來幫忙。所以家裡就是你練習的場,出去都講義氣,在家裡當然也要有義氣啊,如果對家人沒有義氣,那這個義氣就是失去了本。
這個「義(義)」字,就是一個美加一個我,美我。「義」這個東西,可以讓你人性的光輝發揮到最大、最極致。一個懂得放下自己,成就別人的人,不論走到哪裡大家都喜歡他。
一個自私自利的人,路只會越走越窄,哪裡都沒法生存。
一個自私自利的人,路只會越走越窄,哪裡都沒法生存。
但是古人所謂的「義」是是非分明,是站在有理這一方的。
現代社會,很多人誤會義的意思,譬如朋友去欺負別人,我們還打著所謂的義氣去幫他,以為我們一起同生共死就是義氣,這是一個錯誤的知見,也是一個顛倒是非的行為,這個叫做不義,是正人君子所不屑的,正人君子是可以割袍斷義的。
義是美我,是分清是非的捨己為人,做對的事,才叫做義。
現代社會,很多人誤會義的意思,譬如朋友去欺負別人,我們還打著所謂的義氣去幫他,以為我們一起同生共死就是義氣,這是一個錯誤的知見,也是一個顛倒是非的行為,這個叫做不義,是正人君子所不屑的,正人君子是可以割袍斷義的。
義是美我,是分清是非的捨己為人,做對的事,才叫做義。
所以教小孩怎樣有規矩、有原則、有義氣,這點很重要,這就是將心比心的能力。
對於父母來講,少一些對小孩的指責,拿掉小孩對父母的敵對,多跟小孩舉一些將心比心的例子,讓他學習換位思考,以寬鬆的心態陪伴他走過建立正確人生觀的重要時刻,這就是我們應該做的。
-
文:張慶祥校長【小樹苗內心成長營創辦人】摘自:【幸福內心禪】第99集
-
幸福內心禪:http://www.innerzen.org.tw/?page_id=806
#孩子說謊
#讀者提問
#學習換位思考
#將心比心
#張校長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