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迷小品(3)【孩子開始叛逆,如何跟青春期的小孩溝通?】



讀者問:

家有一寶,小時候還很乖巧,如今到了青春期,就彷彿變了個人。


他剛上中學,正是學業開始忙碌的時候,好不容易回到家,我想多關心他,找時間聊聊天,他卻也總不願意多說幾句。


我請他分享學校裡的事,常常也是隻言片語就打發過去。


而更讓我憂心忡忡的是,從偶爾的言談之間,我覺察出他升起一股厭學情緒,只說討厭學校的一些老師和同學,甚至還激動地說不知道這樣讀書到底爲了什麽?


我聽了儘管是心急火燎,表面上告訴自己要冷靜,不要刺激青春期男生,擔心激起他更大的叛逆,搞不好還離家出走。我很想幫他拉回校園生活的正軌,卻不知從何入手?


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完全瞭解他的想法?到底如何有效地對青春期小孩進行溝通和引導?怎樣讓他知道我可以理解他,也讓他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呢?




張校長答:


每個孩子在成長路上,總會走過這樣一個青澀的階段。國中高中時,連他們自己都不太瞭解自己,你怎麼有辦法瞭解他呢?


古人在五倫裡有關父子母子的敘述,只用了一個字,叫做「親」。父子有親,母子也有親。孩子未必會把什麼話都告訴我們,我們也可以不需要完全瞭解他。

只要孩子打從內心裡知道,父母是真正關愛他的。當他遇到困難,父母永遠是他最溫暖的依靠,這就夠了。


以前我的小孩子也很叛逆,青春期更是很有主見,常常覺得父母就是老頑固。不管他要做什麼,好像父母都覺得不行?

那段時間,見面時我就常常說:「來來來,我們兩個來下個棋吧」,或者說「不然今天我帶你去開個車吧」,帶他到處去走走等等。


-
其實,我所做的一切,只是爲了告訴他,讓他知道我對他很友善。而他不願意告訴我的事情,我也不會強問他。


至於說小孩厭學,不喜歡一些老師和同學。我覺得,人生一輩子總會遇到喜歡的人跟不喜歡的人,小孩不瞭解在學校讀書是爲了什麼,也很正常,不是嗎?

即使是成年人,回想自己當年讀書也不知道爲了什麽?

我以前讀機械,現在卻來教禪學,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。然而,是不是當年讀的書都是浪費時間?我覺得也不盡然。


作為父母,溝通的目的不一定就是爲了勸導,不是勸他去喜歡某些老師和同學,而是給他一個傾訴的空間,從中就可以找到一些循循善誘的機會。

如果他有錯誤的想法,我們就要給他提供明智的參考,而不是用命令或灌輸,企圖改變孩子,這樣只會更激化矛盾。


-
其實,所有的溝通不外乎是想要引尋小孩,未來能夠在這個社會上,更加遊刃有餘地為人處事,做一個大家可以依靠可以信任的好人。

而不是說想要把他引導成以後的大老闆、什麼樣的人中之龍。對於青春期的小孩,且先不要做這樣的假設。


當務之急,是先讓他相信父母對他是親愛的。

當他無依無靠時,他願意回到父母身邊。而要做到這一切只是關愛和陪伴。

漸漸地,他會對你敞開心扉。爲什麽不試著把心胸放的更寬鬆一點,等待小孩慢慢慢慢地成長呢?



船到橋頭自然直。

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要走的路,做父母的,能盡心盡力,帶著友愛的心、觀照的心去陪伴就夠了。

你會發現其實很多問題,時間一到,自自然然就會解開了呀!

-
※文字整理:林宛蓉
※圖片 來源於網路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此文僅為資訊的交流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小樹苗活動行前須知

張校長致家長的ㄧ封信